在今天越發扁平越發網絡化的組織里,好領導一定懂得會說話的重要性,甚至可以說,領導力就是說話力,領導就是對話、談話和說話,說話水平高下決定著領導水平的高下。要想讓員工聽自己說的話,讓自己的話影響員工,就要讓員工先說話,讓大家敢說話,有話說,不與員工搶話,才是最高水平的“講話”。
領導要想說的好,不僅要讓大家說,而且態度也要好。別人說話,你心不在焉;匯報工作,你總是打著哈欠;述職匯報,你總是查閱網頁……別人心里怎會舒服呢,怎會真正尊重你呢?認真聽人家說,自己說話還得謙卑。老子說,是以圣人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。意思是說,圣人要想居于人民之上,一定是言語謙卑的。
要想聽到員工真話,
領導就得贏得信賴和信任,使得大家愿意把他當作朋友。要想讓大家把他當作朋友,領導必須先把大家當做朋友才行。一個人最放松的時候,就是他在家或者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時候,這是他講的就會是真話啊。不過,往往員工會“察其言,觀其行”,并且對領導的評價會快速“傳染”。
必要的是精神或感情上的接近。因此,要歷練聆聽不同員工說話的藝術;要磨練直接真實地與員工說話的能力;要構建通透的說話氛圍。當公司里也能夠有談話親密的文化氛圍時,信任就容易建立,共識就容易達成,行動就容易一致,領先就可能發生,上下同欲,眾志成城,同心協力,眾擎易舉......
談話親密的文化意味著領導者要從傳統的公司的溝通方式中走出來。一要要從至上而下的信息發布方式轉換到從下而上的思想分享方式;二要使得溝通少些公司的“裝腔作勢”,多些隨意和自然;三要少些發布命令和接受指令,多些咨詢和回答問題。
縱觀古今中外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外交家、社會活動家,無一例外都是思維敏捷、口齒伶俐、善于表達的語言大師。領導者肩負著執行黨的路線、方針、政策,制定本公司、本部門的發展決策,率領部屬和群眾,實現既定的宏偉目標這一重任。領導者的意圖、意志、指標體系、工作措施和手段,均離不開高超的語言表達才能。
笨嘴拙舌的人當不好稱職的領導,是情理之中的。在現實生活中,話不投機,語不到位,方法不當,激化矛盾,把事情搞糟的例子不少;不善于了解群眾心理,不善于運用語言技巧,不講方式方法,不看對象、場合,濫發議論,使群眾把領導的話當耳旁風的也不乏其例;好心不被人理解,善意得不到好報,以其昏昏,使人昭昭,不善于做深入細致、入情入理的思想工作,其結果事倍功半的例子也屢見不鮮。
領導者如戰場上的將軍,是激勵手下的核心人物,也是決定事業勝敗的關鍵因素。任何一個組織,任何一項事業,都離不開領導的統率。領導者中肯有力的言辭,會迫使對方作出讓步,或取得共識,以利于達成協議;領導者慷慨陳詞,會促成外引內聯,振興一方經濟;領導說話得體,言之有物,會使權威自立,上下一心。雖說沒有人是天生的演講家,但是成功的領導者大多擁有一副好口才。解釋、說服,推銷、激勵……幾乎所有的領導活動都離不開“說”,“會說”與否決定了領導行為的有效與否。
作為一位
領導者,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講話水平,使自己在萬眾矚目之下,身處各種場合之中,面對各種對象之時,都可以樹立超凡出眾的形象和應有的權威。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經說過:“凡是我所認識的重要領袖人物,幾乎全都掌握一種正在失傳的藝術,就是特別擅長與人作面對面的交談。我認為這個共同點并非偶然。領導即說服。領導力即說服力。
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,會說話在當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,正起著越來越舉足輕重的作用。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深入發展,中國入世過渡期不斷推進的關鍵時期,好口才對于中國各個階層的領導人員來說,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本。因此,我們有理由認為,在如今的文明社會,誰能駕馭奇妙的“舌頭”,誰就能改變自己的一生。
總之,沉默是銀,開口是金!領導=70%口才+30%管理。一個能說會道的人,到處受人歡迎,辦起事來也總是順順當當;反之,則在交際中處處碰壁,辦起事來困難重重。作為一名領導者更是如此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