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對制作屬于自己的lomo卡片是否感興趣?LOMO這一風格,又是如何發展起來的?
進入21世紀,通過網絡,一小群中國年輕人開始知道了LO-MO這回事。正像這網絡時代里所有流行事物那樣,LOMO在一時間成為傳媒追之不及的熱門選題。不過,很快,價格越來越便宜的數碼單反、體積越來越輕巧的卡片式數碼機以及像素越來越高的拍照手機———尤其是后者,憑借即時傳播的彩信和無線網絡,造就了鋪天蓋地的“手拍暴民”———風頭很快蓋過LOMO,成為年輕人的必備裝備。畢竟,LOMO需要膠卷,需要沖印,需要對平面設計的技術來完成作品的呈現。像個真正的Lomographer那樣,你需要有足夠金錢儲備大量價格不菲的正片膠卷,需要是個平面高手來完成像LOMOWALL那樣的創作。于是,時至于今,真正的Lo-mographer仍然像真正的文藝青年一樣,只是小眾。
但是,這并沒有影響LOMO作為一種態度和精神,影響并造就著今時今日的年輕一代。蘊含在LOMO背后的全部哲學內容就是記錄現實生活的每時每刻,借助工具(或許是LOMO相機,更可以是傳統膠片機、傻瓜機、寶麗來、數碼單反、卡片機、甚至拍照手機)展現創造力和溝通魅力。而達到這生活方式的基礎,仍然要追溯LOMO所解放的攝影技術。
lomo卡片,隨時隨地隨性隨影,讓我們把lomo風格進行到底,趕快上有福網DIY,專屬于你的LOMO卡片吧!
說到這里仍舊要把LOMO相機的特質拿出來講講:以LC-A為例,這種引發世界范圍內Lo-mography風潮的傳奇式相機具有獨特的32mm廣角鏡頭,可以拍攝出色彩飽和、最大氣準確的圖像,同時還帶有少許虛光效果———典型的LOMO表現。相機具有很強的自動曝光功能,即使在惡劣的光線條件下也能拍出佳作。于是,“不要思考———趕快抓拍!”成為可能。所有攝影入門手冊上的準則abc在LOMO面前統統失去必要,取景、對焦、曝光,哪怕這些最基本的攝影術語也變得冗論。換句話說,拍照不再是攝影師或者攝影愛好者的專業技術,只要你知道哪個按鈕是快門,用腳趾頭也能拍出符合LOMO審美的佳作。正是LOMO顛覆了傳統攝影觀念,以lo-tech的姿態釋放全民爭當藝術家的熱情。隨時隨地攜帶相機,把一切技術性問題交給自動曝光功能,近可能接近拍攝對象,用比思考更快的速度摁下快門,甚至不需要記得到底拍下的是什么———這些LOMO的黃金法則,同樣適用于數碼相機、拍照手機甚至電腦攝像頭,生活的一切瞬間都在膠片或者多媒體儲存卡上記錄,并且通過MSN傳播,通過Google尋找,以至于只有拍下來的才算真正發生過,硬盤代替人腦記憶的那天似乎近在眼前。于是,生活也便像LOMO一樣,唯一的確定便是它的不確定性,于是,LOMO真的變成你我唯一的生活方式。
總計 0 個記錄,共 1 頁。